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产党宣言》中文明思想三维探赜【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共产党宣言》中文明思想的三维探赜
《共產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蕴含着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文明思想,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日益彰显出科学精神与真理价值。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1]因此,深入挖掘和精析《宣言》中的文明思想,不仅对加深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的理解,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一、历史之维:《宣言》对文明形态的理性审思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既高度赞扬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进步性,又深刻揭示资本主义文明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正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文明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勾勒出共产主义文明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特征。
(一)回顾:资本主义文明历史进步性的阐述
对于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进步性,马克思恩格斯给予客观评价和高度认可。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方面。
其一,在物质文明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资本主义文明对社会蕴藏的生产力的激发作用。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极大刺激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现代交通方式的采用,为资本主义工商业产品运往世界各地提供了运输保障。新生产方式的确立和新交通方式的采用,使资产阶级创造的物质财富比前资本主义文明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还要多”和“还要大”。并且,资本主义文明对人的潜能的激发与封建时代人的“极端怠惰”形成鲜明对比。资本主义文明极大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辉煌的物质文明成就。
其二,在精神文明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精神文明要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相适应。资产阶级思想家由于颠倒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所以失去了理论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人们所处具体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以资本主义文明为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
应资本主义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对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在革命进程中,与封建主义相适应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2](P403),而产生了与资本主义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等。资本主义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和理性等价值观念替代了封建主义所注重的血缘、出身、门第和人身依附关系,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底层所淤积的生产力。
其三,在政治文明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2](P402)。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确立,从而推动封建主义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崛起。随之确立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等。资本主义文明将生产资料、财产、人口和土地集中于少数人,必然会造成政治权力也越来越集中。同时,资本主义文明使以前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分散地区,结合为制定和执行统一规则和标准的民族,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互联互通和发展进步。
(二)剖析:资本主义文明阶级局限性的批判
在对资本主义文明进步意义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对资本主义文明阶级局限性进行批判。具体而言,资本主义文明的阶级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在物质文明方面,生产力快速发展导致生产相对过剩,致使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在资本主义文明中,资产阶级私人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无计划性形成鲜明对比,使社会总生产量远远超出社会总需求量,导致社会产生“生产过剩的瘟疫”[2](P406)。资产阶级用以克服危机的手段都是暂时性的,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持续性影响。资本主义文明的局限性,迫切要求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来超越和替代它。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文明进行全面剖析和深入研究基础上,最终找到超越和替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新文明,即共产主义文明。
其二,在社会文明方面,资本主义文明加剧社会各阶级间的紧张与对立关系。资本主义文明的显著特征是在工业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然而,机器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却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2](P407)。工人失去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不断遭受资产阶级的压榨和剥削。在资本主
义文明中,两个阶级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尖锐化。同时,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严重消解神圣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紧张关系。资产阶级将人与人的关系简化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将人与人的联系扭曲为“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2](P403)。资本主义文明还严重破坏家庭正常的伦理关系,把家庭伦理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2](P403)。
其三,在生态文明方面,资本主义文明加剧人与自然紧张关系,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在资本逻辑主导下,资本逐利本性要求资本家在全球掠夺生产原料和开拓市场,使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不仅产自于本地市场,还产自于遥远地区。实质上,“生态扩张是资本扩张的必然后果”[3]。在利润高于一切、人是大自然的主宰和工具理性至上等观念影响下,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给本国和殖民地国家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与生态危机。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工业最先进国家要“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2](P422),以避免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在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产品被销毁。这意味着作为“制成的产品”和“已经造成的生产力”的原材料(即自然资源)价值没有得到实现,对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和破坏。在马克思恩格
斯看来,“所有生态问题都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起的”[4]。因此,资本主义文明的生态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必须诉诸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建立共产主义新文明。
(三)展望:共产主义新型文明的原则性勾勒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局限性,揭示出人类文明前景——共产主义文明。在所有制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将被消灭。在人的发展方面,共产主义文明将摆脱资本主义文明对人的剥削、奴役和压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其一,共产主义文明强调消灭私有制。私有制是一个历史性范畴,有其自身生成消亡的历史。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没有剩余产品供人们无偿占有,所以未产生私有制。随着人们生产的产品出现剩余,少部分人对剩余产品的无偿占有也随之出现,私有制因此发展起来。私有制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极致,加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对立紧张关系。由此可见,注重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已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必经历程。
在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私有制充分显示出先进性与进步性。但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进行,此所有制形式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也日益突显。第一,它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家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往往在前期会大力鼓励科技创新,便于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生产过程,为其带来更多剩余价值。然而资本家在掌握先进科技之后,会限制其在社会生产部门中自由买卖与流通。第二,它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为攫取更多剩余价值,会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投放“多余”资本。这使得市场有限的需求不能“消化”企业生产的大量产品,造成严重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2](P406)。第三,它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广大劳动者阶级除了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生活资料。在此生产关系下,无产阶级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而自己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少,因此,造成严重贫富分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局限性日益突显,以致引起社会制度危机和秩序动荡。但消灭私有制是能够容易完成的事业吗?恩格斯明确回答:“不,不能”[2](P304)。可见,消灭私有制是一项艰巨性工作。同样,在马克
思看来,若共产主义文明得以产生的物质条件并不真正具备,那它“决不会出现”[5]。可见,实现共产主义文明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其二,共产主义文明注重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首先,在经济层面上,在共产主义文明中,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在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其次,在政治层面上,共产主义文明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在共产主义文明之前的文明形态中,广大非统治阶级成员的共同利益与少数统治阶级成员的特殊利益存在分歧,因此,统治阶级采取虚假共同体形式维护统治。而共产主义文明实现了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统一,采取的是真正共同体形式。“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2](P422)由此,政治上的压迫和不平等也被彻底消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保证。最后,在实践层面上,共产主义文明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分工作为一种异己力量,是一种强制性的分工,压迫和支配着劳动者阶级。共产主义文明则不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
量。”[6]共产主义文明使人真正成为全面的人,而不是“单面人”。
二、主体之维:《宣言》对文明演进的力量揭示 在与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共产党人以理论的先进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此外,中间等级也是可以团结的力量。
(一)共产党人:领导力量 在资本主义文明向共产主义文明演进过程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在革命运动中,共产党人引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前进方向,因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首先,从性质上看,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革命目标,并广泛团结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开展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共产党人既没有“私人利益”,也没有“特殊利益”。与其他政党相比,共产党人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一方面表现在共产党人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他们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某一民族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要求团结全世界无产阶级,主张采取共同行动。另
一方面表现在共产党人能够准确把握人类文明前进方向,并且“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P413)。
其次,从理論上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应是盲目的,而应是在共产党人领导下有组织、有策略的斗争。与群众相比,共产党人能准确把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P413)。共产党人能针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情况,科学预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途,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同时,共产党人制定的用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原则,绝不是以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思想、原则为根据”[2](P413),而是紧紧立足于现实,着眼于阶级斗争的发展状况。
最后,从实践上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只有在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以法国二月革命为例,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哄骗和唆使下,与资产阶级共同推翻了旧政权,创建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然而,无产阶级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二月革命胜利后没有继续进行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和革命,致使革命果实落到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利益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和真正实现。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只是充当资产阶级获取自身利益的工具
和手段。正如恩格斯所言,虽然法国无产阶级很清楚自己与资产阶级存在根本利益冲突,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所以“革命的果实最终必然被资本家阶级拿去”[2](P396)。可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决定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成败。
(二)无产阶级:主要力量 在与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无产阶级得以觉醒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无产阶级通过联合形式将革命斗争引向深入,从而成为革命运动中的主要力量。
首先,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与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相关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与发展,“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2](P407)。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同时,随着生产工具改进和生产规模扩大,原有阶级有的因为资金短缺无法与大资本家竞争,有的因为传统手工业技术无法与先进的机器大工业技术相提并论,所以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2](P408)。并且,受资产阶级逐利本性的驱使,无产阶级源源不断从社会其他阶层中得到补充。
其次,在革命运动中,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新兴资产阶级为追求经济利益和实现政治诉求,必须将无产阶级团结在自己周围。因此,在此历史阶段,无产阶级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2](P408),无产阶级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但随着队伍壮大,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2](P409)。尤为知名的是,在 20 世纪前半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接连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运动虽遭到残酷镇压,但标志着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以维护切身利益。
最后,两大阶级间的斗争日益深入,推动无产阶级走向国际联合。自机器大工业生产以来,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起初,劳动者仅出于报复资本...
推荐访问:《共产党宣言》中文明思想三维探赜 共产党宣言 完整版 思想